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形意拳 起落钻崩处·五行任纵横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在形意拳的修炼体系里,“明三节” 是一项极为基础且关键的理论。从人体整体架构来看,手肘部位归属于梢节,腰腹区域属于中节,而足腿部分则是根节。不过,若进一步深入剖析,就会发现这三大节各自又细分为三个小节。就拿梢节来说,手处于肢体最末端,是发力的最前沿,因而被称作梢节之梢节;肘连接着手与肩,在力量传导过程中起到过渡衔接的作用,是梢节之中节;肩与躯干紧密相连,为梢节的发力提供稳定的支撑基础,是梢节之根节。在中节方面,胸靠近身体表面,可视为中节之梢节;心作为人体的核心动力源泉,主宰着气血运行与精神意志,是中节之中节;丹田位于人体中部的核心位置,掌管着内气的储存与释放,是中节之根节。再看根节,足直接与地面接触,承担着身体的重量并为移动提供支撑,是根节之梢节;膝连接着大腿与小腿,在人体运动时协调上下肢发力,是根节之中节;胯与骨盆相连,不仅承载着全身的重量,还负责将力量传递至下肢,是根节之根节 。要想掌握“明三节”的精髓,关键在于深刻领悟“起、随、追”这三个字的要诀。简单来讲,就是梢节率先发起动作,中节马上紧紧跟随配合,根节迅速向前跟进。只有梢节、中节、根节这三个部分紧密呼应、协同运作,在出拳、踢腿等动作中,才不会出现动作长短不合标准、曲直有误,以及身体姿态高低不一、前后俯仰失衡等问题,这便是理解“三节”理论的重要意义所在。
进一步解读,“起随追”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劲力运用方法。虽说人体各节的名称与功能各不相同,但在劲力运用的原理上却是相通的。不管是人体整体发力,还是各节内部的劲力传导,都遵循这一规律。“起”的时候,发力要果断干脆,实实在在地将力量顺畅传递出去;“随”的时候,劲力要连贯稳定,紧密贴合梢节的动作节奏;“追”的时候,劲道要迅猛有力,迅速将力量补充至发力的最末端。一旦动作启动,起、随、追这三种劲力同时到位,发力过程便能顺畅无阻。有一句口诀形象地总结了这个要点:身体启动时如同滚动前行般流畅自然,双手出击时好似滚动之势般迅猛有力,身体向前移动时,手脚自然而然地协同跟进,如此一来,梢节、中节、根节就能协调一致,充分发挥出最佳的劲力效果。
“齐四梢”在形意拳练习中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。所谓“四梢”,头发对应血梢,手足指甲对应筋梢,牙齿对应骨梢,舌头对应肉梢。在练习时,要努力进入一种状态,仿佛愤怒到极致时,头发能将帽子顶起;指甲如同具备穿透骨头的力量;咬紧牙关时,感觉牙齿能够咬断金属;舌头用力紧紧抵住上颚。当内心情绪激昂,精神高度集中之时,能够同时达成这四种状态,就实现了“四梢齐”。此时,人体内部潜藏的强大劲力便会自然而然地爆发出来。内气从丹田产生,这股气充盈着强大的力量,如同猛虎般凶狠,似巨龙般威猛。气在体内循环流转,通过发声得以释放,声音伴随着手部动作落下,手部动作又随着声音迅猛出击,身体一处发力便能带动全身各个部位联动。只要成功做到“四梢齐”,体内蕴藏的劲力就能毫无保留地完全迸发,极大地增强攻击的威力。
形意拳中还有“闭五行”的说法。这里所提及的五行,即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它们在人体内部对应着五脏,在人体外部关联着五官。具体而言,心在五行中属火,当人内心焦急时,会瞬间激发勇力;肝对应眼睛,当肝气急躁时,人会感觉有火焰往上蹿,情绪激动,眼神锐利;脾属土,脾气一旦发动,身体便会涌起强大的力量;肺属金,肺气鼓动时,发出的声音如同沉雷轰鸣般响亮;肾属水,肾气发动时,动作敏捷迅速,快如疾风,这是五行在人体内部的体现。在人体外部,眼睛与肝相通,通过观察眼睛的神态、目光,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肝气的状态;鼻子与肺相通,呼吸是否顺畅能体现肺气的强弱;耳朵与肾相通,听力的好坏与肾气密切相关;舌头与心相通,心气的变化有时会通过舌头的状态表现出来;人中与脾相通,人中部位的色泽、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脾气的情况。所以有“五行本是五道关,无人把守自遮拦,天地交合遮日月,武艺相争闭五行”的说法,这一观点是非常正确的。尤其需要留意的是,手心与心相通,在五行中属火;鼻尖与肺相通,在五行中属金。依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,火所到之处,金就会受到影响,这是自然的道理,其他身体部位与五行的对应关系,也可依照此逻辑进行推理。
通俗来讲,在出拳攻击时,手部动作与鼻子呼吸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,就如同在五行中火能够熔化金属一样,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。在与人较量时,首先要把控好自身的五官(对应五行),通过调节自身五行的平衡与协调,来克制对方五官(五行)的优势,从而实现以较小的力量战胜较大的力量,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。“闭五行”的方法可与“齐四梢”的方法相互参照理解,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,能更好地发挥形意拳在实战对抗以及养生保健方面的功效 。
形意拳的身法涵盖起、落、进、退、反、侧、收、纵八个要点。“起”的动作呈现横势,发力时身体横向启动,犹如要冲破前方的重重阻碍;“落”的动作呈现顺势,力量落下时顺应身体的运动轨迹,自然且流畅。“进”步讲究低姿态,贴近地面前行,这样能够使身体重心保持稳定,增强前进的力量与稳定性;“退”步则要高抬,快速撤离,以此避免受到对手的攻击。“反”是指回身,迅速转身关注后方,防止背后遭受敌人袭击;“侧”是指侧身,身体向侧面转动,留意左右两侧的情况,从而扩大防守与攻击的范围。“收”的时候要像潜伏的猫咪一样,身体收缩,积蓄力量,时刻准备着出击;“纵”的时候要像放出的老虎一样,迅猛有力,全力向前或向上扑出。总体而言,形意拳的身法以保持中平姿态为适宜,以正直身姿为精妙。同时,身法要与“明三节”的理论紧密结合,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,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出形意拳身法的最大优势,这是练习形意拳必须牢记的要点。
更深入理解身法中的“起”与“落”,“起”的时候,练习者要在心中想着向高处发力,同时收紧身体,集中全身力量,然后迅猛地发起动作;“落”的时候,要想着向低处伸展,舒展身体,将力量平稳且充分地释放出来,这样一起一落,动作不仅流畅自然,发力也更加合理有效。
形意拳的步法包含寸、颠、过、快、溅几种类型。当与对手相距两三尺左右时,适宜采用寸步,寸步短小而精准,便于在近距离内灵活地调整位置、发动攻击。若距离在四五尺远,就要运用颠步,颠步需要颠动一步,以较小的步伐调整距离,快速接近对手。要是遇到身材高大、力量强大的对手,就得使用过步,过步是先迈出前脚,后脚迅速跟上并超过前脚,正所谓“步起在人,落过于人”,通过快速的步伐移动,抢占优势位置,打乱对手的节奏。倘若距离达到一丈八尺远,就得运用快步,快步是前脚抬起带动后脚,双脚交替,平稳快速地向前移动,并非通过跳跃前进,这种快步如同骏马奔腾、猛虎窜跃般迅猛,需要具备一定的功夫水平才能运用自如,一般情况下,如果距离不是远到必须快速移动,不轻易使用。要是遇到人多,或者对手持有器械的复杂情况,就要施展连腿带脚一起攻击的技法,这就是“採脚二起”的说法,也叫鸳鸯脚法,其动作如同鹞子飞入树林般敏捷,又似燕子掠过水面般轻盈迅速。学习者在实战或练习中,可以根据实际场景、对手情况灵活选用这些步法。但无论使用哪种步法,都必须熟练掌握步法的纵横变化技巧,只有经过反复练习,达到非常纯熟的程度,在实际运用时能够不假思索、自然而然地做出反应,才能真正发挥出形意拳步法的精妙之处,在搏斗中占据主动,实现攻防自如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咨询,炒股配资官网开户,工程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